close
紀錄片總是震撼著人心。
在過去我們國高中的時候,歷史課本裡寫的 輕描淡寫帶過的
在記錄片血淋淋的還原真相、當事人現身說法之後,是完全不同的感受
課本裡淡淡的描述。
二次世界大戰時日軍設置慰安所;徵召台籍女性從事慰安工作。
占的篇幅不多,也沒有詳加的描述。
就這樣,我們漸漸的淡忘、慢慢的遺忘。
遺忘,那難以抹滅的真相
如此的泯滅人性 如此的糟蹋尊嚴
過去的大學生是社會的中堅份子
是即將投入社會的新血,是未來社會的基石,是社會進步的動力
如今,大學的畢業證書不過是張廢紙
大學裡該學到的是什麼?
或許我們該在意的,真如老師所說
不是那一個學期的成績、不是那營養學分、不是那可以貼在牆壁上當壁紙的廢紙畢業證書。
大學生該做的,應該是充實自己的能力、培養全方位的實力以及對社會的關懷。
看完這記錄片之後,我們心裡除了感傷或是沉痛以外
該有的,應該是思考如何能夠如何幫助那些阿嬤或是如何讓未來不再讓這樣的情況發生!
老師在我們學校的信箱裡三不五時就會出現的一些新聞或是評論。
有一封是在講述韓籍的慰安婦
每個禮拜固定都會到日本大使館前靜坐抗議,不管颳風下雪
他們爭取的,是日本政府的道歉。
而日本政府至今還是想要否認當初的暴行!
於是他們抗爭 於是他們抗議 於是他們靜坐
韓籍慰安婦阿嬤們身旁有一群支持他們的社會運動人士與學生
而我們呢?
我們台灣的學生們,在哪裡呢?
大學裡,幾乎快要與世隔絕的環境
有多少人,會去翻翻報紙 看看今天發生了什麼事?
有多少人,會去關懷社會 了解社會上有多少苦難?
有多少人,會半夜在台中的街頭、火車站裡 看看那些吃不飽穿不暖的街友?
我們在哪裡?
看完影片的感想,不僅只於對片中的看法
看到受到壓迫、欺侮的慰安婦阿嬤們
我們只單純的想到他們的屈辱、他們的無奈與傷懷嗎?
看完影片
我想到的,是社會上有多少需要我們關懷幫助的同胞們!
最近的新聞有一則
彰化有一個高中學生為孤苦無依的阿嬤送飯。
每天打包學校剩下的飯菜給附近的阿嬤,讓阿嬤能吃飽。
更重要的,是他帶給那些阿嬤們的溫暖!
看完影片。我們能做什麼?
老師給我們看記錄片,讓我們較為深入的去了解那段歷史之外
應該不僅只於關懷、同情慰安婦阿嬤們
我們該做什麼?
除了打從心裡的同情亦或是感傷以外
我們該做什麼?我們能做什麼?我們該怎麼做?我們能怎麼做?
我們能夠幫助多少人?
無數的電影、無數的記錄片 無數的 需要幫助的人們
行小善 施小惠
一點小小的行動 一份小小的信念
我們身旁有多少需要我們幫助的人,有多少我們可以幫助的人
需要幫助的人一定不少,我們該如何幫助他們?
每天的新聞裡,總是會有些令人感傷以及令人感動的新聞出現。
感傷的是什麼?是社會上有需要幫助卻無助的人們
感動的是什麼?是社會上有需要幫助 施加幫助與受與恩惠兩者所共同交織出的故事
看完記錄片,如果感同身受、感到不平亦或是慷慨激昂的
該思考如何幫助或是關懷那些慰安的阿嬤們!
投身社會運動吧!
將傷懷留在心裡,把看完記錄片時那份感傷化為行動。
這才是大學生該做的!
全站熱搜